研究方向4:生态完整性保护与修复研究
日期:2022年03月23日 18:29 点击:
(1)塌陷区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利用
研究不同地质采矿下黄河下游平原矿区煤炭开采覆岩运动机理与地表沉陷规律,揭示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与损伤机理,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识别与评价模型;研发煤炭生态开采技术、工艺及装备,实现煤炭开采生态损害的源头防控;研究采煤塌陷区生态自修复机理与不同土地利用方向的人工诱导修复机理与技术,以恢复生态学的人为设计理论为指导,通过工程人为干预方法和生态自然修复方法,建立基于生态全要素的塌陷地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构建以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为平台、以水、土体生态修复及生态风险评价为目标,建立“宜林为林,宜渔为渔”,以恢复耕地为主、以营造建设用地为辅,实行农业复垦、生态复垦和产业复垦为主要模式,以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采矿塌陷区生态修复模式。
(2)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研究废弃油井区土壤石油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分析土壤生物之间养分循环的协同调控机制,提高土壤肥力和养分有效性;阐明土壤生物群落响应、适应性机制;摸清盐碱土壤植物—微生物联合作用对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转化和清除机制;评估石油污染地区不同时空尺度生态健康及诊断体系;阐明石油污染与生物修复技术的适配作用机制。实现石油烃污染治理、盐碱土改良及肥力提升双效目的,构建面向黄河下游陆域环境的可持续性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3)盐碱地水土改良技术研究
“大调蓄”指的是利用工程措施,尽可能降低地下水水位至蒸发极限埋深以下(粉细砂的潜水蒸发极限埋深一般为4.10 m),利用大气降水(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引客水)在下渗过程中逐步淋洗土壤中的盐碱成分,同时将部分的下渗水收集起来,满足利用条件的水重复利用,不满足利用条件的水外排或处理后利用;“大循环”指的是充分利用降水(或引客水)—下渗(溶滤、洗盐)—蓄水(调蓄、抽排)—径流的、含有人工干预的水文循环过程。具体开展以下研究:盐碱地含水介质非均质性分布规律与形成机理研究;地下水水位与土壤水分-土壤盐碱耦合作用研究;土壤水位调控对“大调蓄-大循环”响应模式及其效应研究;水土质量改良的“大调蓄-大循环”理论与实体模型构建;黄河三角洲地区“大调蓄-大循环”盐碱地改良示范。
(4)退化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
根据黄河三角洲生态大数据平台提供的生态因子监测数据,研究黄河三角洲湿地复杂微地形、地貌的现状及时空演变动态,加强土壤水、盐、氮、磷等营养因子的研究,阐明地表微地形、地貌对滨海湿地土壤水、盐、营养因子的调控机制;构建微地形地貌介导的淡水、咸水水力迁移模型;研究关键生物类群的分布特征、分布规律和功能性状,揭示微地形、地貌下植物、动物个体、种群、群落的生境适应策略和互馈机制;分析关键生物种群在不同微生境的功能生态位,揭示微地形地貌影响下的植被群落维持和演替动力学机制;对不同微地形、地貌下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生态稳定性进行评价;明确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丧失和退化模式与机制;将微地形改造、调控与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技术相结合,研发适宜的退化湿地综合修复技术,并在典型地区开展工程示范,根据生态监测大数据平台分析恢复效果,形成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和修复的成熟技术体系和模式,并进行技术推广。